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当代文学的接续与更新——基于《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
  • [摘要] 本文通过对180期《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简报》的深入分析,可以重新审视第四次文代会的文学史定位。第四次文代会推动了新时期文学的制度重建与观念更新,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回归,加速了文学队伍的重组。对当代文学的历史影响来看,第四次文代会既接续了“十七年”文学体制,又通过思想解放和政策调整,激活了文学发展的内在活力。第四次文代会不是孤立的历史节点,而是当代文学转型的关键枢纽。
  • 黄发有
  • 全文[ PDF 1574.0 MB ] 2018.5(7):172-181  共有 1258 人次浏览
  • 从《三里湾》看赵树理的“新变”与“固守”
  • [摘要] 《三里湾》是一部直接针对当时晋东南地区农村互助合作形式开始出现偏向等实际问题的长篇小说,因历史场景的特殊性,赵树理的探索及内蕴于其中的思考,已滞后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要求,由此引来了小说出版后的种种批评及作者自身的抗辩。与前期作品相比,《三里湾》中渗透了不少新的元素,这些新元素的摄入使赵树理固有的叙事格局产生了新变,具体体现在“家的缺口”、“情感的转移”与“模糊的他者”三个方面。同时,赵树理又对这些冲击小说秩序的裂缝与错位进行了有限度的弥合与匡正。
  • 惠雁冰
  • 全文[ PDF 1648.0 MB ] 2018.5(7):182-191  共有 1334 人次浏览
  • 精神分析视阈中的汪曾祺创作
  • [摘要] 汪曾祺的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早期作品对于探索人类的心理结构饶有兴趣:或者创设情境撤除自我监控,展示人的自我保存本能、迷狂状态和口误等,表现潜意识的支配力量;或者通过怀春、恋爱、情欲冲动及艺术升华等诸种爱欲心理的描述,演示力比多的多种释放形式。汪曾祺的晚近创作更为自由随性,频繁涉笔跨类恋情、同性恋、乱伦、施虐狂等非常态性心理。尽管带有强烈的弗洛伊德色彩,但是他的创作绝非食洋不化:无论是幽微的爱欲心理,还是“酒神”式的现代躁动,他都以民族意象加以象征隐喻;他对两性关系绝少非理性渲染,而是着力导入“思无邪”的诗意境界。正因如此,这些作品处处显示着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 翟文铖
  • 全文[ PDF 1739.0 MB ] 2018.5(7):192-200  共有 1293 人次浏览
  • 当代小说语境中古典诗歌的回归与新变——论王安忆《长恨歌》与古典诗...
  • [摘要] 王安忆《长恨歌》不仅题目来源于古典诗歌,枕骨小说与故事之间的联系也极为紧密,可以从古诗征引、意象借鉴、意境借鉴、古诗功能四方面来解析古典诗歌对小说的深刻影响。通过研究和分析王安忆《长恨歌》与古典诗歌之关系,藉此可以考察当代小说语境中古典诗歌的回归与新变,似的跨古代文学、当代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成为一种可能。
  • 谭蜀峰
  • 全文[ PDF 1928.0 MB ] 2018.5(7):201-211  共有 1316 人次浏览
  • 从“城乡中国”到“城镇中国” ——新世纪城乡书写的叙事伦...
  • [摘要] 新世纪以来,城乡书写共时性地呈现城镇化历史转型中的时代症候和事态风貌,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从思维认知上看,大多数作品无法摆脱城乡二元对立思维的拘囿,简单地将“城”与“乡”视为善与恶、现代与传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表现出思考上的“短视”和认识上的“短路”;从叙事伦理上看,包括超越城乡二元对立思维的绝大部分作品在内,“以想象代替观察”,生活经验明显不足或紊乱错置,思想无法融入作品,不能镕铸出与内容黏合的“有意味的形式”;从审美经验来看,大部分作品沉醉于“日常主义叙事”和“极端主义叙事”,思想大于形象,城乡大于“个人”,不能站在人本主义和现代性的视角,呈现城乡书写无法回避且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王鹏程
  • 全文[ PDF 1780.0 MB ] 2018.5(7):212-221  共有 1235 人次浏览
 1  2